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一人公司单位犯罪之人格否定/钱凌虹

时间:2024-06-17 22:12:4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667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一人公司系指股东仅为一人,并由该股东持有公司全部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我国新《公司法》明确承认了一人公司的合法性,但一人公司是否具备单位犯罪的主体资格,成为了大家争议的焦点。笔者认为,应该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即适时“刺破法人面纱”,及时追究相关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首先,我国刑法设置的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存在巨大的差异,单位犯罪的构成更为严格,处罚相对较轻,它是建立在公司具有团体性、独立人格性基础之上的。然而,并非所有符合构成要件的单位,都具有独立的人格,都能单独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对这些单位如果再以单位犯罪追究其刑事责任,不但有悖单位犯罪的理论基础,而且也常常有悖于罪刑相适应原则,应当否认单位在刑法上的人格,转而直接追究单位背后的、操纵单位犯罪的自然人或者其他单位的刑事责任,即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

其次,一人公司缺乏单位犯罪所必须具备的“整体意志”。单位犯罪的本质是单位实施的犯罪,并非是以单位犯罪为形式的自然人犯罪,单位犯罪中单位必须具备单位意志和单位行为,反映的是单位整体利益诉求,并且遵循单位制度规定的严格程序和权限要求,而非单位成员个人主观意志之简单相加。而一人有限公司不设股东会,公司股东会的召集程序、议事规则等,都因一人股东而失去其实质意义,公司意志也不再是多数人的共同意志,而成为单一股东的意思表示。

再次,一人公司自身利益与股东利益高度重合。意志往往是利益的主观体现,利益往往是意志的根源和归宿,只有为单位谋利的行为才能归咎于单位,而为个人谋利的行为只能由个人承担责任。一人公司股东既是公司财产实际的所有人,同时又是公司实际经营管理人或者是实际控制公司经营管理的指挥者,一人公司无法形成区别于股东个人利益的公司利益,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高度重合。

最后,间接正犯理论为追究“一人公司”幕后操纵者提供了刑法理论依据。间接正犯指行为人以他人的行为为工具来实现自己的犯罪意图,而不直接实施犯罪行为。当一人公司丧失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而沦为操纵者实施犯罪的工具时,直接实施犯罪的一人公司因不具有“独立性”就不再具有犯罪主体的资格,因而幕后操纵者的操纵行为相当于《刑法》理论上的间接正犯,应直接追究操纵公司犯罪者的刑事责任,才能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一人公司只有在涉嫌犯罪时才不追究单位刑事责任,转而直接追究操作者的刑事责任。而在民商法领域,我们仍然应该严格遵循相关法律规定,适用“刺破法人面纱”原则,追究单位和股东的连带责任,而非仅仅追究股东一人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关于退休干部失踪后待遇如何处理问题的复函

人事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关于退休干部失踪后待遇如何处理问题的复函


江苏省人事厅:
你厅《关于退休干部失踪宣告死亡后善后处理有关问题的请示》(苏人发〔2000〕9号)收悉,经研究,对于退休干部失踪后的有关待遇问题,可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关于离休干部失踪后待遇如何处理问题的复函》(老干办字〔1992〕第27号)精神,参照原劳动部办公厅《关于退休职工下落不明期间待遇问题的批复》(劳办险字〔1990〕1号)及《关于退休职工下落不明期间应从何时停发退休待遇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3〕162号)意见处理,即:退休人员失踪,下落不明在6个月以内的,其退休费可照发;超过6个月的,从第7个月起暂时停止享受退休待遇。宣告死亡的,其抚恤金发放标准以停止享受退休待遇时的退休费为基数。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宪法和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的决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宪法和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的决议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同意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和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的建议,同意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委员会名单,决定由宪法修改委员会主持修改一九七八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交付全国各族人民讨论,再由宪法修改委员会根据讨论意见修改后,提交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