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烟气黑度监测方法标准问题的复函

时间:2024-06-16 21:01:1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68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烟气黑度监测方法标准问题的复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环函[2002]65号




关于烟气黑度监测方法标准问题的复函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你厅《关于烟气黑度监测方法标准问题的请示》(苏环法[2001]49号)收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5468-91)中规定,锅炉排放烟气黑度监测应用林格曼烟气浓度图观测,观测要求、方法应符合该图的用法说明书。工业炉窑排放烟气黑度监测可参照GB5468-91的规定。

  照相机计时测烟望远镜测烟度方法虽与GB5468-91规定的方法有可比性,但未列入国家方法标准,只能作为监测辅助手段,其监测数据不能作为执法的依据。



二〇〇二年二月二十六日




教育部关于公布《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1年入选人员名单的通知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公布《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1年入选人员名单的通知


2002-04-05

教技函〔2002〕8号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1年的评审工作业已结束。经学校严格遴选、推荐,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领导小组审核,2001年在新材料领域共评出41名年轻学者(名单附后)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入选者资助金额30万元,其中教育部资助金额20万元,学校配套10万元。学校匹配的经费要求在2002年先期落实,教育部将根据各校匹配经费的落实情况一次性下拨资助经费。
  二、凡已获得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高校青年教师奖》资助和《百人计划》的入选者,教育部只给《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获得者称号,不再匹配经费。
  三、《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资助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办法按原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试行办法和原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后续管理办法(教人[1995]90号)执行。
  希望学校对入选人员给予关心、支持,鼓励他们为科教兴国多做贡献。

2001年《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名单

(按工作单位拼音排序)

序号  姓名  专业  工作单位

1  侯延冰  凝聚态物理  北方交通大学

2  王福仁  凝聚态物理  北京大学

3  李勇  营养与食品卫生  北京大学

4  陈建峰  化学工程,纳米材料  北京化工大学

5  孙冬柏  材料科学,材料表面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

6  罗运军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7  宁桂玲  无机合成  大连理工大学

8  李言荣  电子材料  电子科技大学

9  刘常升  材料学  东北大学

10  刘益春  凝聚态物理  东北师范大学

11  周仕明  凝聚态物理  复旦大学

12  徐伟  物理电子学  复旦大学

13  蔡伟  材料物理与化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14  蓝闽波  应用化学  华东理工大学

15  李春忠  材料科学  华东理工大学

16  彭俊彪  高分子发光  华南理工大学

17  赵云弟  生物分析化学  华中科技大学

18  姜振华  高分子化学  吉林大学

19  薛德胜  凝聚态物理之磁学  兰州大学

20  吴兴龙  凝聚态物理  南京大学

21  潘 毅  有机化学  南京大学

22  孙 骞  信息  南开大学

23  段文辉  凝聚态物理与材料交叉领域  清华大学

24  邱勇  光电子材料  清华大学

25  路新春  摩擦学及薄膜材料研究  清华大学

26  侯万国  物理化学  山东大学

27  程先华  材料加工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28  印杰  材料学  上海交通大学

29  张林  法医学  四川大学

30  冯小明  化学生物学  四川大学

31  程已雪  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  武汉大学

32  陈文  材料学  武汉理工大学

33  刘韩星  材料学  武汉理工大学

34  憨勇  材料科学与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35  成来飞  复合材料  西北工业大学

36  夏宁邵  医药卫生  厦门大学

37  陈红征  材料物理与化学  浙江大学

38  钱国栋  材料学  浙江大学

39  周科朝  工程材料  中南大学

40  覃文庆  生物材料  中南大学

41  邓少芝  凝聚态物理  中山大学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补充规定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补充规定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


(1982年8月7日青海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公布施行)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六条,特制定本补充规定。
第二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女不得早于十八周岁。提倡晚婚,实行计划生育。
第三条 结婚、离婚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手续,任何一方以口头或文字方式通知对方离婚的,一律无效。严禁利用宗教干涉婚姻。
第四条 不同民族的男女通婚受法律保护,不许任何人干涉和歧视。
第五条 本规定只适用于本自治县的各少数民族群众,少数民族中的国家职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 本规定报请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1982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