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湖北省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试点办法

时间:2024-06-16 16:25:3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397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湖北省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试点办法

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82号



  《湖北省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试点办法》已经2005年11月14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 罗清泉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湖北省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试点办法

  第一条 为了节约石油资源,减少车辆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车用乙醇汽油,是指符合国家标准(GB18351-2004)、用变性燃料乙醇和车用乙醇汽油组分油按一定比例调配后形成的乙醇含量在10%±2%(按体积分数计)的新型清洁环保燃料。


  第三条 本省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试点区域为武汉、襄樊、荆门、随州、孝感、十堰、宜昌、黄石、鄂州(含所辖县、市)。
  以上试点区域内调配、储运、销售、使用车用乙醇汽油,适用本办法。
  工业生产所需、军队特需和国家特种储备所需普通汽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坚持统一和便民的原则。实行定点生产、封闭运行、全程服务、规范操作,注重环保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五条 省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管理工作;试点区域内市、县政府指定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试点区域内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加强领导、制定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车用乙醇汽油推广使用工作的落实。


  第七条 商务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加油站按照标准进行建设和设备改造。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车用乙醇汽油市场的监督,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维护车用乙醇汽油市场秩序。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变性燃料乙醇、车用乙醇汽油组分油和车用乙醇汽油的质量、标准、计量,组织制定相关地方标准。
  物价部门负责车用乙醇汽油零售价格的核定与监督检查、汽车清洗收费标准的核定与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和处罚擅自提高价格的违法行为。
  交通部门负责制定车辆燃料系统清洗规范,对汽车清洗维修企业及清洗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公安消防部门负责变性燃料乙醇、车用乙醇汽油组分油、车用乙醇汽油调配、储运、销售过程中的消防安全监督,以及配送中心、加油站的消防安全监督。
  环保部门负责对车辆尾气排放进行监测和监督检查,并对清洗废水、废油排放进行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负责车用乙醇汽油经营和储存的综合安全监管工作。
  各新闻媒体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目的、意义,介绍使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八条 自2005年12月31日起,试点区域内所有加油站停止销售除车用乙醇汽油以外的其它车用无铅汽油。
  各加油站库存的各种标号车用无铅汽油可自行处理,也可由配送中心按照协议价格回收。
  试点区域的市人民政府应在市界公路入口处设立“车用乙醇汽油使用区”的告知标示牌。


  第九条 车用乙醇汽油配送中心依托现有油库,由定点企业根据规划设立,统一向辖区内的各加 油站提供车用乙醇汽油。


  第十条 加油站应当按照国家和省制定的有关标准,在规定的时间内改造完成车用乙醇汽油的贮存销售设备。


  第十一条 试点区域内加油站完成改造后,由试点市商务部门会同质监、消防、安监、环保等部门进行检查验收。确认合格后,由商务部门换发《车用乙醇汽油零售经营证书》、安监部门换发《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经营企业持换发证书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经营项目变更手续。
改造后的加油站必须符合《新建与改建车用乙醇汽油加油站设计施工规范》(DB42/321—2005)及 《成品油零售企业管理技术规范》(SB/T10390—2004),符合安全的有关规定,执行国家的有关环保法规。


  第十二条 配送中心和加油站销售的车用乙醇汽油,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严禁销售、使用添加甲醇的汽油等车用燃料。


  第十三条 车用乙醇汽油的零售价格由省物价部门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部门公布的同期同标号普通汽油零售中准价格和浮动幅度制定,并予以公布。


  第十四条 行使里程在3万公里以上的汽车,在首次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之前,遵循自愿原则,由车辆所有者到具有二级以上资质的汽车维修企业,对车辆的油箱、油路进行清洗,并对有关技术参数进行适应性调整。


  第十五条 汽车维修企业的清洗废水收集处理应做到达标排放,清洗的废油应按有关危险废物的要求处理。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销售车用乙醇汽油以外的其它车用无铅汽油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七条 调配、销售车用乙醇汽油的过程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责令停止调配、销售,没收调配和销售的假冒伪劣车用乙醇汽油,并处产品货值金额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十八条 加油站擅自提高车用乙醇汽油价格,汽车维修企业擅自提高车辆清洗收费标准的,由物价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九条 行政机关在车用乙醇汽油推广工作中,不能正确履行职责,损害经营者合法权益或无正当理由增加经营者负担的,由行政监察部门依法查处;国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从车用乙醇汽油推广使用工作中获取非法利益的;
  (二)违法干预配送中心、加油站生产、经营活动的;
  (三)违法增加配送中心、加油站负担的;
  (四)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不依法查处的;
  (五)违反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民政部、总政治部关于移交政府管理的部分军队退休干部改办离休问题的通知

民政部 总政治部


民政部、总政治部关于移交政府管理的部分军队退休干部改办离休问题的通知
民政部、总政治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军区、各省军区政治部:
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中组发[1988]10号文件规定,已经移交政府安置管理的一部分军队退休干部,应改办离休。经商财政部同意,现通知如下:
一、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干部退休的暂行规定》([1981]39号),移交政府安置管理的军队退休干部,凡符合中共中央组织部[1988]10号文件规定,需改变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并同时由退休改办离休的,应由本人向安置地区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民政部门审查提出意见
后,连同本人档案转送当地军分区政治部,按照军队干部任免权限报批。在审批改办离休的同时,审批授予军队离休干部功勋荣誉章。《老干部荣誉证》和功勋荣誉章由军分区政治部按规定发给。改办离休后,符合国务院、中央军委[1982]1号文件规定离休条件的,不再收回军队安置。
二、军队退休干部改为离休后,从批准之月起改按军队离休干部待遇。当年需增加的经费,在自然减员经费中调剂解决;从第二年起调整待遇需增加的经费,按现行财政体制规定解决。具体可由民政部门在年初申报当年接收的离退休干部数中,相应增加离休干部数,减少退休干部数,
并加以说明的办法来解决。
三、一九八一年底前移交政府管理的军队退休干部,按规定需改办离休的,仍按劳动人事部劳人老[1982]10号文件的规定执行。
四、各单位在办理退休改离休工作过程中,要认真执行有关政策规定,严格把关。这项工作,要在今年内全部完成。
附件:中共中央组织部中组发[1988]10号文件(略)



1991年7月30日

关于印发嘉峪关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的通知

甘肃省嘉峪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嘉峪关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的通知


嘉政发[2007]24号


各委、办、局,在嘉各单位:
《嘉峪关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嘉峪关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


二00七年五月二十一日


嘉峪关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快嘉峪关市城市建设步伐,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巩固、完善“门前三包”责任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绿化条例》、《甘肃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城区范围内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为“门前三包”责任单位(以下简称责任单位),均应承担“门前三包”的责任和义务,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门前三包”工作依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属地化管理。采取责任单位自律管理和专门机构监督管理相结合的办法。
  第四条 市城区工作办公室是全市“门前三包”责任制工作的主管部门。各街道办事处负责监督、检查落实责任单位“门前三包”具体任务的执行情况。
公安、建设、工商、卫生、环卫、园林、市场管理等有关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能权限、职责分工,积极支持、大力协助街道办事处和责任单位做好“门前三包”工作。具体职能分工如下:
市建设局负责全市市容市貌管理工作;
市公安局负责治安、交通秩序管理工作;
市环卫局负责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市园林局负责城市绿化管理工作;
市场管理中心负责所辖集贸市场的卫生清扫工作;
市工商局、卫生局协助主管部门督促“门前三包”责任单位履行“门前三包”责任。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门前三包”是指责任单位负责其责任地段卫生、市容和秩序。
第六条 “门前三包”的范围:责任单位门前为包干地段,横向为建(构)筑物沿街的总长,相邻单位有空档的以二分之一间距为界;纵向为建(构)筑物(包括围墙)的墙基至非机动车道的道缘石。
市场、摊点区的“门前三包”由开办部门负责。施工现场(含拆迁工地及工地停工阶段)的“门前三包”由开发单位负责,范围按照整个施工范围计算。住宅小区“门前三包”由权属物业公司或权属单位负责。
责任单位清扫积雪的范围为环境责任区并向前延伸至相邻主干道中心线。
每个单位的具体责任范围以街道办事处界定为准。
第七条 “门前三包”的责任:
(一)包卫生
  1、负责清扫道路道缘石以上的地面,及时清除垃圾、污物、废弃物和积水,保持门前责任区的地面整洁卫生。
  2、及时清除门前道路中心线以内责任区的积雪、污水。
  3、制止随地吐痰和乱扔瓜果皮壳、烟蒂、纸屑;禁止乱倒垃圾、污物、污水、粪便。做到门前无痰迹、无便溺、无污水、无瓜果皮核、无纸屑等杂物。
4、各责任单位要配备垃圾、污水容器。
5、维护和管理好卫生箱等公用设施。
  (二)包市容
  1、保持建筑物门面、橱窗、牌匾的完好、整洁、美观、大方;保护市政、环卫、交通、公用等设施不受损坏。
  2、负责门前绿化,管理好树木、花草、绿篱和园林设施。
  3、制止并及时举报违章建门斗、台阶、棚栅、门栏、外阳台和乱堆放砂土、砖石、煤块及其它杂物的行为。
  4、制止并及时举报在建筑物、公共设施等处乱贴、乱挂、乱写、乱画等行为。
凡在“三包”责任范围内的乱贴、乱挂、乱写、乱画的小广告等,由“门前三包”责任单位负责清理。
在社区内的乱贴、乱挂、乱写、乱画的小广告等,实行物业管理的,由物业管理部门进行粉刷、清理;没有实行物业管理的,由社区居委会负责粉刷、清理。
5、按要求做好责任区范围的亮化工作。
(三)包秩序
1、制止并及时举报违章摆放摊、床、亭和无证商贩活动。
  2、制止并及时举报违章停放自行车和机动车的行为。
  3、制止并及时举报各类违章交通行为。
  4、制止并及时举报打架斗殴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5、制止并及时举报占卜、看手相和搭灵棚、摆供品等封建迷信活动。
第八条 “门前三包”实行二级监督。城区工作办公室负责对各街道办事处“门前三包”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责任单位、门点“门前三包”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日常监督检查、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验收挂牌等。
第九条 “门前三包”要做到单位、地段、任务、人员、制度五落实,所有责任单位都要接受城区工作办公室和街道办事处的统一监督、指导、检查。
第十条 街道配备综合执法队,负责对辖区地段内各责任单位“门前三包”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受相关部门委托对违反“门前三包”的行为进行制止,并依法进行处罚。
第十一条 城区工作办公室聘用市容监督员,对“门前三包”的实施情况进行执勤监督。执勤时佩戴全市统一标志。在责任地段内,监督员有权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制止,并报请相关主管部门对违法行为及时处理。
第十二条 街道办事处每周对辖区单位、门点的“门前三包”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每月邀请辖区有关责任单位代表检查考评。对执行“门前三包”不力的责任单位,钉挂“门前三包”不达标牌予以警示,并责令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
第十三条 凡连续两次未达标的“门前三包”责任单位,当年不能评为文明单位,已评为文明单位的撤销其文明单位称号。对执行“门前三包”不力的商业网点,工商、卫生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协助主管部门责令其整改。
第十四条 “门前三包”责任单位每天必须对责任区的卫生进行清扫、保洁。
第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由相关部门或其委托的街道综合执法队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其限期改正;对限期内不改正的,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处罚。
第十六条 各级“门前三包”管理人员应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切实搞好“门前三包”工作。
第十七条 本办法规定的经济处罚,执法人员一律使用财政部门制定的统一票据,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十八条 对妨碍“门前三包”管理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起诉,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条 公民有权监督“门前三包”责任制的实施。对不认真履行责任的单位和管理部门的失职行为,有权向各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举报。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在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城区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嘉峪关市城市“门前三包”规定》同时废止。